本文转自:农村大众报
腾出广场、停车场、硬化路,给村民优先晾晒小麦
“村里就像铺上了金黄的地毯”
坊安街道洼里村的村民在健身广场上晒粮。
6月10日下午,老天爷阴沉着脸,天气预报说晚上有雨。不过潍坊市坊子区黄旗堡街道西安泰村村民刘西会,望着自家7亩多地里翻滚起伏的金黄麦浪,内心平静。西安泰村有700多户人家,其中150多户种着900多亩小麦。“一到粮食收获季节,村里就成了‘临时晾晒场’。头几年车不多,不碍事;后来生活好了,车多了,但晾晒粮食成了难题。”刘西会说。如今,刘西会的难题有了新解法。麦收前,坊子区政府的一条告示,让他一颗悬着的心落了地。这条告示内容是:“各街道的各村委院内、各村文化广场、篮球场等都可以晒粮。”为了尽可能多地给农民腾出晒粮的地方,各街道办事处要求工作人员“能不开车就不开车”“开了车的尽快挪走”。各村“两委”则通知有车的村民,尽量将私家车放到没有硬化的路面上、树荫下,腾出广场等给村民优先晾晒小麦。“政府下通知,村干部出面打招呼,大家就不太好意思占地方,比私人协商强。”刘西会说。村民刘玉香也说:“原来每天都有人到村文化广场上跳舞,村里发了通知后,这几天大家自觉不去了。”在坊安街道洼里村,村里的硬化街面上铺满了小麦。麦收前,村“两委”干部和村里的保洁人员专门将村里的硬化路、停车场进行了清扫。“我们还叮嘱大家看好小猫、小狗,还有小孩子,别糟蹋了粮食。”洼里村党支部书记刘向东说。洼里村的玉泉洼农场今年种了1300亩小麦,从6月4日开始收割,6月11日是最后一批。“这些小麦今天晾一个太阳,就入库了。”洼里村党支部书记刘向东指着地上金黄的小麦介绍。为方便农场晒粮,洼里村号召大家把村里的停车场也让了出来,全村所有车辆都停在了村周边的非硬化地面上。“有的村民主动打电话给城里的孩子,这几天尽量少开车回来。”刘向东说。许多村民主动把车停在村口、路边,然后走路回家。“虽然村里大部分人不种粮食了,但大家伙儿都种过地,都知道麦子要是被雨淋了,会发霉,很心疼的。”村民刘京范说。目前,洼里村10万平方米的硬化路、停车场,加上农场自有的晾晒场,“小麦晾晒没有一点问题”。为了让更多村民知道村“两委”大院、闲置的村小学等可以晒粮,当地干部通过村庄大喇叭、微信群等广而告之,提醒大家抓紧收割、抓紧晾晒、抓紧入仓。“天气预报说半夜有雨,到时将早就准备好的塑料膜一盖,既不担心小麦被雨淋,也不担心麦层太厚‘捂’了。”当天,刘西会将刚收割完的七八千斤小麦拉到村里摊晾开来,安心回家吃饭。自6月4日至12日,像刘西会一样,村民们把粮食从地里直接拉到村“两委”院内和村内硬化路上晾晒。一辆辆满载新收小麦的拖拉机,往来于麦田和村内,金黄的麦子,铺满了坊子区的许多村庄。“现在村里就像铺上了金黄的地毯,别提多好看了!”村民们说。